优发娱乐官网_手机足球投注-娱乐手机版

图片
欢迎来到优发娱乐官网_手机足球投注-娱乐手机版! | 用户登录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
当前位置: 优发娱乐官网_手机足球投注-娱乐手机版: > 政务公开 > 重点领域 > 规划计划 >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 > “十二五及之前”(已归档)

优发娱乐官网_手机足球投注-娱乐手机版:相城区2002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

来源: 发布日期: 2003-01-07 00:00 访问量:字体:

优发娱乐官网_手机足球投注-娱乐手机版:相城区二○○二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二○○三年计划草案的报告
  ——2003年1月7日在相城区第一届
 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
  区发展计划局局长  顾全兴

 

 


  各位代表:
 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,向大会报告我区二○○二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二○○三年计划安排意见,请予审议,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  一、二○○二年计划执行情况
  二○○二年是相城区“大开发、大建设、大改革、大发展”的一年,也是实施“十五”计划的第二年。一年来,全区人民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以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艰苦奋斗、开拓进取、扎实工作,全面完成了各项年度计划,为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《优发娱乐官网_手机足球投注-娱乐手机版:相城区二○○一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二○○二年计划草案的报告》确定的各项目标,由于行政区划调整,对二○○二年部分指标作了相应变更,并报区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。现执行情况分别为:预计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亿元,同比增长20%;实际完成财政收入7.5亿元,增长44.5%;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29.6亿元,增长22.5%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.9%;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,增长125.1%;全社会用电量11亿千瓦时,增长20.9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88元,增长10%;农民人均纯收入6116元,增长5%。
  回顾二○○二年的工作,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  (一)农业经济稳步发展
  2002年全区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6.43亿元,多种经营总收入35.1亿元,分别增长9.2%和12.1%。全区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的培育发展,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共调减粮田面积2万多亩,新发展林地、苗圃、绿地面积1.77万亩,新增牧草青玉米5000亩,蔬菜5000亩,新增特种水产养殖面积8000亩,全区特种水产养殖面积占水产养殖面积的53.6%。新发展优质高产奶牛5394头,奶牛存栏达7760头。全面开展科技兴农活动,注重新品种、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示范推广,相继涌现出了“苏绿”“埭绿”蔬菜、“相水”“漕湖”水产、“莲花”大米等一批农业品牌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突破。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,总数达到8家,占全市的五分之一。 2002年,省市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.6亿元,实现利税0.41亿元,分别增长21.3%和20%,已形成5.79万亩的种养殖基地,带动农户5000户,增收4000万元。
  (二)工业经济快速增长
  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良好。2002年全区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,产品销售收入180亿元,利税总额14.5亿元,分别增长18.5%、20.8%和27.9%,均完成了年度计划;工业用电量8.3亿千瓦时,增长19%。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提高。产、销、利在保持同步增长的基础上,利税增幅分别高出总产值、销售收入增幅9.4个和7.1个百分点,产销率达到95%,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上年下降1.4个百分点。规模型工业企业增长较快。销售收入前50位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3.4亿元,利税4.0亿元,分别增长21.9%、42.8%,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家。外商投资企业运行良好,全年新投产外资企业60家,开业投产的外资企业总数达到205家,预计完成销售收入29.96亿元。全区工业性投入增长较大。在建工业性项目674只,计划总投资83.5亿元,已完成投资31.87亿元,增长143.2%。外资、民资投入日趋活跃,成为工业投资的主体。
  开放型经济成效显著。2002年,共引进外资项目189个,增资项目20个;新增合同外资12.7亿美元,增长174%,单个项目平均合同外资672万美元,同比增加138万美元;实际利用外资2.18亿美元,增长170%;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.4亿美元,增长42%,其中:出口1.52亿美元,增长34.6%。一是全区上下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,全面开展了形式多样、卓有成效的招商活动,特别是抓住苏州电博会召开的契机,成功举办了“金秋十月,相约相城”大型招商活动,取得明显成效。同时,全区着力营造高效、廉政、公正、透明的投资软环境,不断完善外商服务体系。对签约的项目做好跟踪服务,促使资金早到帐,项目早开工。二是各类工业园(区)的开发建设步伐加快,载体集聚功能进一步发挥。2002年,全区14个工业园(区)基础设施投资超10亿元,新建成道路59.2公里,竣工标准厂房36.7万平方米,完成拆迁面积37.5万平方米;签约外资项目153个,合同外资11.8亿美元,分别占全区总数的80.9%、92.9%;吸引内资企业259家,注册资金5.09亿元;已投产内外资企业177家,开工建设165家。三是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,加快培育外贸出口主体。积极指导和帮助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,全年新增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12家。
  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发展。2002年,全区新发展私营企业908家,个体工商户5192户,新增注册资本9.85亿元。截止2002年底,私营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3233家和12637户,注册资本达到26.29亿元和2.97亿元,分别增长55%和25%。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,运行质量整体走强。民营工业企业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,利税8.5亿元,分别增长26.4%和30%,占全区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78%和58.6%,较上年提高6个和2个百分点。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。全年新设立的私营企业中,公司制企业达660家,占总数的72.7%;冠省市名称的私营企业达727家,占总数的80.1%。民营资本投入日趋活跃,并逐步向现代农业、新兴服务业扩展。
  (三)服务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
  2002年全区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9.6亿元,增长22.5%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.9%,均完成了年度计划目标。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.6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的104%,增长15.9%。全区44家各类市场全年完成交易额53.6亿元。专业市场继续保持健康有序发展。新增了中翔家电城、望亭展兴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等2家大型专业市场,蠡口国际家具城、渭塘珍珠城等重点市场开展了“放心产品”、“明码标价”等活动,优化了市场经营环境,促进了市场的快速有序发展。房地产业全面启动,产销两旺。全年房地产开发预计完成投资2.2亿元,施工面积28万平方米,竣工面积6万平方米,商品房销售面积6万平方米,分别增长223%、312%、62.6%和25%。物流、会展、宾馆、金融保险、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先后起步,发展势头良好。完成了相城物流园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;南亚会展中心、会议中心等设施相继落成使用;成功举办了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、江苏蠡口(国际名优)家具博览会、阳澄湖大闸蟹文化节、渭塘中国珍珠博览会等活动,累计接待参观人数超过15万人次;工行、中行、光大、人寿保险等金融机构先后在我区设立了分支机构,预计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73.7亿元,同比增长36.8%,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.1亿元,增长24.1%;贷款余额35.2亿元,增长70.9%。
  (四)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
  全区按照“大开发、大建设、大改革、大发展”的要求,积极拓宽融资渠道,不断吸引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,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,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,增长125.1%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.53亿元,增长174.5%;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2.07亿元,其中,工业性投资31.87亿元,分别增长144.6%和143.2%;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.4亿元,其中,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3.1亿元,分别增长90%和438.6%。外资、民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,工业性投入中,预计外资完成12.9亿元,占全区总额的40.5%;民资完成14.11亿元,占全区总额的44%。自来水、道路桥梁、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加快推进,十项政府实事工程完成情况良好。
  (五)科技体制创新取得明显进展
  全区围绕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,加强“产学研”科技合作,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,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。新增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,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项,国家级火炬和星火计划项目4只;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,高新技术产品12只;申报各类专利309件。全区已建成10个初具规模的产学研基地(项目)。区属企业改制顺利推进。经贸系统所有工业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到位,11家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转制工作顺利完成,粮食加工企业的改制进一步加快。
  (六)社会事业全面进步
  ——教育事业。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,全区小学入学率、毕业率均为100%,初中入学率、巩固率、毕业率分别为100%、99.67%、100%,普通高中毕业率为100%,高考录取率为82.28%。加大教育投入,2002年全区中小学用于新建、改造校舍的投入达到7000多万元,新建学校1所,扩建、改建学校8所,撤并村小12所,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。相城区职教中心在渭塘中学落成。黄埭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中学的各项迎检工作已基本就绪。
  ——文化体育卫生事业。加强了文化市场管理。积极发挥社区、校园、乡镇和群众文艺团体多方面的积极性,经常性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,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。继续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,完成1个国家级健身工程、7个健身点的建设。积极推进农村大病风险医疗制度,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%,农业人口覆盖率达88.74%,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,成立了区急救中心,药品采购招标工作进一步完善。
  ——劳动和社会保障。建成300余平方米的劳务市场,定期举办劳动力招聘专场,全年免费举办了14期招聘专场,提供就业岗位5353个,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.9%。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,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,医疗保险有序推进,失业保险稳步展开,工伤、生育保险顺利启动。按时发放下岗职工生活费,保障了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。继续关注弱势人群的基本生活,进一步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。
  ——人口。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,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,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9.92%,人口出生率为6.5‰,自然增长率为-0.04‰。
  ——环境保护。以太湖、阳澄湖水质保护为重点,加大环境整治与执法力度,抓好工业污染源的达标治理工作。开展了对黄桥电镀、线路板行业的专项治理,推广生态农业,加强畜禽养殖的污染治理。对划入禁煤区的燃煤锅炉进行了综合整治,扩大了清洁能源使用面。完成了黄埭镇、元和镇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的“双控小区”建设;完成了渭塘渭西村二期、渭塘综合污水厂扩建工程,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
  2002年,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体完成较好,这是区委带领全区人民团结拼搏、敢于争先的结果,也是区人大实行有效监督的结果。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,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,主要表现在: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、科技型工业企业较少;与合同外资相比,到帐外资绝对值还较小;城市化、信息化进程有待加快;就业压力仍较大;农民增收还较困难,等等。这些,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。
  二、二○○三年计划安排意见
  今年,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,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,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年,也是我区坚持“高速度发展、高强度投入、高水平建设、高效率运作”,奋力实现三年大变样的关键年。展望2003年,总的来说对我区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。一是全球经济在2002年出现温和复苏的基础上,可望继续保持回升,世界制造业有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倾向。二是国内经济增长势头继续看好。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,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,入世的积极效应将进一步释放。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可继续保持上年水平。三是相城区自身条件进一步改善。全区上下政通人和,建设新相城的信心倍增。两年来,通过大搞载体建设,大力招商,各类工业园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,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,一大批外资内资企业相继开工投产,房地产、商业广场、金融、现代物流、宾馆娱乐、专业市场等第三产业项目先后启动,为我区实现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但是,我们也应该看到:国际政治经济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,对世界经济复苏构成潜在的威胁,将影响到国际资本的转移,招商引资的难度加大;周边地区发展势头强劲,都在高基数上高增长,而相城区综合经济实力不强,建设任务重,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。
  2003年,建议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安排如下:国内生产总值91亿元,增长20%;财政收入11.2亿元,增长49%;第三产业增加值35.5亿元,增长20%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,争取100亿元;工业总产值239亿元,增长20%,产品销售收入214亿元,增长19%,利税总额17.5亿元,增长21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亿元,增长16%;全社会用电量13.5亿千瓦时,增长23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7元,增长10%;农民人均纯收入6483元,增长6%
  为完成上述计划目标,应着重采取以下工作措施:
  (一)打造绿色品牌,促进农业上新水平
  适应城市化和市场需求的新变化,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重点,加快我区农业向生态型、都市型和现代型的转变。以绿色、生态为标准加快品牌农产品的培育。对“阳澄湖”“阳澄之王”大闸蟹、 “天香”乳业、“相水”“漕湖”水产品、“祯祥”食品、“苏绿”“埭绿”蔬菜、“莲花”大米、“呆头”菜鹅等十大农业品牌,通过科学合理引导和政策扶持,大力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,提高产品质量,打响绿色牌。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建设。对全区十大农业示范基地,要认真进行规划和培育并注重绿色生态效应,水产养殖总场的养殖基地项目要争取列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,加快规划建设,尽快建立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形成规模。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。继续围绕壮大“奶牛、水产、蔬菜瓜果、花卉苗木”等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,在促进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上规模、上水平的同时,抓紧培育一批新的农业龙头型企业,更有效地带动农民增收。抓住城乡大兴绿化,美化环境的机遇,进一步做大花卉苗木产业,加快花卉苗木基地建设,积极引导培育花卉交易市场。2003年,全区计划完成农业增加值7.06亿元,增长9.8%;多种经营收入39.3亿元,增长12%。发展花卉、苗木、草坪等绿地面积15000亩,新增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,新增奶牛2000头。
  (二)努力壮大制造业规模,构筑经济发展新平台
  强化招商,实现开放型经济新突破。抓住发达国家制造业加速外移的大好机遇,不失时机地开展招商活动。继续加强对招商工作的领导,强化招商队伍建设,研究分析招商引资的新情况、新特点,对准目标展开招商攻势,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,努力提高招商工作的有效性。实现三大突破。一是总量突破。2003年全区计划新增合同外资12亿美元,注册外资达到6亿美元;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,增长144%。二是行业突破。力争在农业、休闲旅游、房地产和新兴服务业利用外资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。三是外资质量突破。拓展欧美日韩领域,千方百计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和科技研发型企业。
  抓住机遇,促进民本经济新发展。一是抓住民本经济活跃、投资热情高涨的有利时机,大力扶持我区民本经济的快速发展。采取适当奖励措施,内外资一视同仁,在进出口经营权、项目审批、产品质量认证、生产技术难题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。二是要用吸引外资的工作力度和方法,到民资比较发达的上海、广东、福建、浙江等沿海地区展开招商活动,形成民资的投入热,吸引国内规模型企业或上市公司来我区投资置业。三是鼓励现有民营企业的联合与重组,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,努力培育一批龙头型的民营企业。四是加强内外资企业的配套协作,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分工,提升产业配套能力,形成“外资引进来,内资配上去,内外齐发展”的良好局面。
  聚力开发,发挥载体新效应。继续加大相城经济开发区、潘阳工业园、东桥开发区和元和科技园等重点开发区基础设施的投入,积极推行政府引导、财政扶持、多元投资的开发模式,高起点做好规划、高标准进行建设,加快载体集聚效应的发挥,使其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和一流的休闲居住地。2003年计划全区各工业开发区基础设施总投入14亿元,实现到帐外资4.5亿美元,占全区的90%,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5亿元,占全区的11.7%。
  全程服务,开创企业开工投产新局面。重点做好对目前尚无明确开工计划项目的全程跟踪服务工作,进一步加强走访,了解企业动态,帮助企业解决筹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为企业早开工开绿灯;对于已有明确开工计划的项目,也要加强跟踪,尤其要加强对大项目的跟踪服务,促使企业早开工、早投产;对于已投产但还尚未达产的企业,还要与其建立经常性的联系,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,促使其早日达产。
  优化结构,再创对外贸易新业绩。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,争创优质、名牌和高附加值产品,增强我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。2003年计划全区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3.4亿美元,增长41.7%,其中:出口2亿美元,增长31.6%。
  深化改革,实现体制创新新成果。继续抓好区属企业改制工作,实行分类指导。对经贸系统的区属企业,要做好改制扫尾工作,全面完成改制任务,巩固改制成果;对国有粮食企业,要盘活存量资产,妥善安置好下岗职工,确保改制稳步推进;对蠡口热电厂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,激活经营机制。大力支持企业的股份制改革,积极推进江南高纤等股份公司的上市步伐。
  (三)充分发挥各种优势,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
  大力推进物流业、信息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。充分发挥相城区独特的交通、地理区位优势,大力发展以货运配载、仓储和加工配送为基础的综合物流产业。物流园区的开发和招商,要在科学的规划、定位基础上有突破性的进展 。加快构建政府公共信息平台,切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,努力加快企业电子商务进程,鼓励居民增加信息消费,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。同时要积极扶持、鼓励、规范、引导会展、咨询、中介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。加快现代商业设施建设。规划建设集休闲、购物、消费于一体的现代商业广场,鼓励投资商兴办餐饮、宾馆、娱乐、大型超市等服务业,集聚人气、商气,增强城市气息。家具、珍珠、家电、装饰等专业市场,要倡导诚信,挖掘内涵,进一步扩大知名度。
  (四)高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,全面加快新城区建设进程
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尽快形成城市发展格局。交通方面,重点实施好望太路、北阳路等区骨干公路和行政中心“二横一纵”主干道及采莲路、徐图港路、阳澄湖路、千禧路等城区主干道的延伸工程,尽快造就便捷宽畅、环境优美的交通环境。水务方面,重点实施好城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、城区防洪工程等,加快自来水工程建设,确保年内村村通自来水。绿化方面,建设好苏嘉杭高速公路两侧和区内主干道配套绿化工程。电力方面,年内完成新建110KV徐庄输变电、110KV黄桥变增容、220KV渭塘变增容工程。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,尽快发挥城市功能。年内完成区人民医院主体工程;建造相城区艺术体育馆;加快城区配套学校建设。加快房地产开发。结合道路改扩建、住户拆迁等工作的开展,规划建设集生态环境、人文环境、景观环境于一体的花园住宅小区,着力抓好区职工住宅小区、唐家住宅小区、古巷拆迁安置小区等重点工程的建设,继续吸引和鼓励房地产商到我区投资开发商品房,使房地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展示城市风貌的新亮点。2003年商品房开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。抓好区行政中心的建设,大力完善行政服务设施。通过各项基本建设的全面推进,进一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,加快城市化进程。
  (五)以人为本,推进可持续发展再迈新步伐
  以再造“人间天堂”为目标,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。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,根据产业政策,逐步淘汰重污染企业,加大环保投入力度,环保投入不低于GDP的2%,加快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;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,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。促进人口、教育、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。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,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.5‰以内,自然增长率保持零增长,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%以上;继续实施“科教兴区”的发展战略,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,年内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,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8只;加强窗口示范学校建设,完成黄埭中学、陆慕高中扩建工程,黄埭二中创建江苏省示范初中,加大全区学校布局调整力度,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群体;进一步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,继续抓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,抓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,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行动;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,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,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、失业、医疗、工伤、生育等社会保险网络,巩固完善农村大病风险医疗制度,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%左右。继续做好弱势群体帮扶工作。
  各位代表,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,与时俱进,继往开来,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二○○三年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。
  

相关文件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:
分享
打印页面|关闭页面
分享文章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