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是小课间“大变身”。科学优化学校作息时间,新学期起,义务教育学校课间活动时间调整至15分钟,每天上下午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于30分钟。科学制定课间活动指南,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,指导各校充分利用校园场地和设施,开展广播体操、集体舞、球类运动等多样化的体育活动。搭建校际交流互学平台,组织开展课间活动设计交流展示,强化优秀经验的示范引领,提升课间体育活动质量。二是体育课“天天见”。分学段优化学校体育课程设置,推动全区小学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全覆盖。小学低年级实行“4+1”课程模式,每周增加1节“趣味田径”“快乐体操”等特色体育项目课。中高年级在基础必修课与体能课基础上,探索选项走班课,构建“3+1+1”体育课程模式。三是课后服务“再升级”。用好课后服务,开展体育锻炼活动,补足综合体育活动时长,引入校外专业体育机构,拓展课后服务路径。发扬传统民族体育,拓展武术、船拳等传统体育社团,构建“广覆盖、有特色、可持续”的课后体育生态。目前,全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2%。